吴 晶 教授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亦弘商学院药物经济学课程教授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沈阳药科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药物经济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Schaeffer卫生政策与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从事药物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研究十余年,近五年发表英文论文(SSCI&SCI)23篇,中文论文60余篇,合著有《药物经济学》、《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与导读》、《基本药物制度:理论与实践》等著作。《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主要执笔者之一。兼任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技术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等。
一、我们为何需要药物经济学
在全民医疗费用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成为了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防御性医疗、老龄化、医疗保险、收入等综合因素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总和不足50%,而现代医疗技术成为推动医疗费用持续上涨的关键因素。在这个大背景下,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筛选医疗技术和药品合理的价格空间。
我国作为全民医保国家,2018年以来医保支出增速持续高于收入增速。如何让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成为药物经济学发挥作用的重点,帮助政府、社会、行业、产业让更高价值的药品得到相应的政策待遇,控制医疗费用的整体支出和医保基金的合理增速。
二、国家医保目录进入动态准入时代
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方式近年发生了重大变化。2000年到2017年,医保目录的调整主要以专家意见法(常规准入)为主。直至2017年,首次引入谈判准入方式。经过探索过渡期的实践,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从专家意见法走向了以证据为基础的准入时期,主要依靠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的相关证据。
2020年4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令医保目录准入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而准入形式的改变,让药物经济学发挥出重大作用。
企业申报制:动态调出 ©吴晶教授课件
医保谈判的基础:以价值为基础的定价理念
价值是医疗体系中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目标与关注点;
改善价值是医疗体系前行的唯一解决方案
三、国家医保对药物经济学证据的需求
药物经济学研究领域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在作用方面可以总结为,微观研究主要通过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及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和社会经济效果,以实现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满足基本药品可获得性;宏观药物经济学研究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和证据来体现经济性,以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微观药物经济学研究
疾病负担/疾病经济负担;
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测量及效用转化;
健康效用量表的开发和验证;
药物经济学评价: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最小成本分析;预算影响分析
宏观药物经济学研究
比较效果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药品合理使用研究(如药物依从性、指南依从性等);
药品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如基本药物制度、DRG政策等);
真实世界干预实验研究
药物经济学在医保决策中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发挥作用,从微观层面通过成本-效果/效用/效益研究、预算影响分析等评估哪些药物可以进入医保目录,从宏观层面通过药物依从性(指南依从性)研究、药物合理使用研究、药品政策评估等发挥对医保目录的管理作用。
无论微观还是宏观,证据类型和证据应用都是为了解决准入当中的问题,这项工作是由准入部门和研发、临床部门共同合作完成的,对于产品特点的寻找、测算需要前置执行,需要发生在临床试验之前。产品差异化是通过实验证据的不断细分、多学科合作而产生的。药物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识别、测量、评价和对比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的成本和健康产出。
什么是药物经济学(PE)评价?
PE的基本任务是识别、测量、评价和对比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的成本和健康产出。
完成增量成本效果比的公式,相当于完成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过程。
PE评价的“金标准”©吴晶教授课件
成本效用分析是药物经济学领域的金标准,是PE评价的决策指标,是PE决策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ICER具体数值可能不同,WHO一般推荐阈值为1-3 倍人均 GDP / QALY。
成本效用分析是从“个人层面”评估一个药品或者一种治疗手段是否“物有所值”,而通过“预算影响分析”来测算一种药品被列入报销目录对医保基金的可能影响,从“人群层面”评估是否能够买得起。
药物经济学评价贯穿在药品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 ©吴晶教授课件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人类应对医药资源配置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药物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地比较分析医药技术的经济成本和综合收益,进而形成决策所需的优选方案,旨在提高医药资源使用的总体效率。
在医保药品目录动态准入时代,价值证据将变得愈发重要。成本效果分析、预算影响分析以及真实世界的研究作为前台证据,流行病学证据、疗效证据、治疗模式证据、依从性证据、疾病负担证据等后台证据不断补充坐实数据证据,价值证据将不断支持决策、完善价值创造的流程,从而支持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
识别图中二维码,回看云课堂精彩录像